标 题: | 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 ||||||||
索 引 号: | 111503000115547383/2018-10079 | 发文字号: | |||||||
发文机构: | 统计局 | 信息分类: | 统计信息 | ||||||
概 述: | 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 ||||||||
成文日期: | 公开日期: | 2018-05-08 00:00:00 | 废止日期: | 有效性: |
乌海市统计局
(2018年5月2日)
今年一季度,受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带动,全市经济运行起步向好。
一、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地区生产总值(GDP):一季度,全市GDP增长10.3%,增速居全区首位。其中,第一产业保持平稳,增长2.8%;第二产业涨势强劲,增长15.8%;第三产业延续去年低增长态势,增长3.7%。
(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增加值增长19.0%,比去年同期提高9.9个百分点,领跑全区。
(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下降21.8%,比全区高4.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区第6位。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3.50亿元,同比增长7.1%,高于全区0.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区第6位。
(五)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84亿元,同比下降42.7%(自治区统一反馈数据,未剔除上年虚增收入)。
(六)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季度,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11165元,同比增长8.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51元,同比增长8.1%;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82元,同比增长9.5%,农村牧区收入增速快于城镇1.4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全市经济基本面向好,尤其是工业的强力支撑提供了好的基础和氛围,消费呈好转态势,而固定资产投资的回落和第三产业低位增长需要引起关注和预警。
二、运行形势
(一)规模工业增幅持续攀升,产业布局再向煤焦聚合
1、增速加快。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0%,比全国、全区的速度高12.2和14.5个百分点,居自治区12盟市首位。其中,重工业同比增长25.3%。
2、开工率高。一季度,规上工业企业开工率达到92.9%,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3月底,全市共有规上工业企业126户,其中,停产企业9户,较上年减少43户,原煤停产企业减少33户,煤炭类复产企业大幅增加。从四个行业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47.7%;炼焦业贡献率为23.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贡献率为14.7%;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贡献率为5.3%。
3、煤焦占比扩大。规上工业主要行业结构调整幅度变化明显,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比重达到29.5%,较2017年增加3个百分点,占比由去年第2上升为首位,也就是我们最大的产业就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炼焦业比重为20.2%,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煤焦比重达49.7%,占工业半壁江山,比重提升了近4个百分点,工业重心越来越向煤焦业集中。工业新产品开发力度小,产品附加值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换代缓慢,全市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合计占比仅为2.4%。全市工业面临着传统产业愈来愈聚合、新兴产业支撑不够的局面。
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是我们的家底,依然是税收、就业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市传统优势产业的形成,不仅是地区禀赋的选择,更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国家对于资源型产业的需求是刚性的,传统产业也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潜力,所以我市的转型升级,一个重要方面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这个空间也是大有作为的。比如军民融合项目、氢等离子制乙炔项目,产品不变,都是乙炔,但工艺是先进的,成本降低,附加值提高。
(二)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明显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1.8%。影响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回落的主要原因:
除了同期基数大,以及制度口径变化(占投资总额20%的500-5000万元投资项目由原来的形象进度法改为财务支出法)等共性因素外,主要原因:一是储备项目不足、本年新开工项目少,1-4月5000万元以上新入库9个项目,比上年同期减少了5个,计划总投资合计56亿元。但当月形成的投资量不足3亿元。二是续建的部分重大项目没有复工。如神雾、鑫盛、信嘉、东源等重大的续建项目没有复工,也造成投资量不足。
(三)消费回温,但服务业仍面临挑战
一季度乌海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亿元,同比增长7.1 %,比全区高0.6个百分点,增速排名第六,结束了近两年以来持续排名倒数一、二的局面。主要是受到消费升级类产品的带动,升级类商品中的化妆品、金银珠宝、体育娱乐类分别同比增长23.9%、22.3%、18.9%。从消费形态分类看:批发业销售额33.1亿元,同比增长19.7%;零售业销售额31.8亿元,同比增长9.7%;住宿业限上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12.8%;餐饮业限上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11%。但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依然缓慢,一季度增长3.7%,主要受财政八项支出下降影响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速,全市财政八项支出同比下降11.6%,而其他第三产业行业缺少快速增长的支撑行业。
(四)房地产市场向好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13亿元,同比增长65.5%。房屋施工面积241.7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5.5%;商品房销售面积9.
(五)金融存贷款增加,物价上涨有所扩大
存贷款增速持续加快,经济脉搏活跃,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817.52亿元,同比增长9.0%,比去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635.52亿元,同比增长14.7%,比去年同期高16.6个百分点。3月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2%,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1.2个百分点,近三年以来首次达到2%以上的增幅,而且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全面上涨,一方面也反映了消费市场的活跃,消费信心的提升,另一方面对低收入群体生活成本压力加大,需引起关注,尽力控制在3%的合理区间。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能耗调控工作力度。我市大力推进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技改和转型升级。对未通过能评、环评的项目,没有批准开工建设,不提供土地和贷款支持。大力发展新能源、先进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低耗能产业的占比,切切实实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二)做好投资项目落地、入库及续建项目开复工工作。要高度重视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全力推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一是各区加强与相关项目主管部门的联系,做到开工项目及时入库,做好重点项目进度监测工作。二是抓好续建项目开复工工作,特别是起决定作用的大项目及有望全年形成产能的重点项目,对上年结转的续建项目及时协调项目单位做好开复工准备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未复工项目存在的问题,如基础设施配套、资金等问题。
(三)进一步提振消费。稳定住房、汽车、家具等传统消费,推动商贸、餐饮、旅游、休闲等聚合发展。鼓励发展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型消费业态,推动电子商务与各大百货、超市、专业市场等融合发展。兑现各项奖励、扶持、优惠政策。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