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标       题: 乘风破浪 建设幸福美好新乌海
索  引  号: 111503000115547383/2020-05743 发文字号:
发文机构: 统计局 信息分类: 统计报告
概       述: 乘风破浪 建设幸福美好新乌海
成文日期: 2020-12-16 00:00:00 公开日期: 2020-12-28 15:46:55 废止日期: 有效性: 有效
乘风破浪 建设幸福美好新乌海
发布时间:2020-12-28 15:46:55 作者:统计局 来源:乌海新闻网 浏览次数:

  -----乌海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与思考

  乌海市统计局姜艳龙

  2020年12月16日)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任务。近年来,市委、政府高度重视,使之成为决战脱贫、决胜小康、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乌海的有力抓手,砥砺前行,扎实工作,取得了不菲的成绩,2019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95.16%,分别比国家和自治区高出34.56和31.79个百分点。

    一、成效与举措

    市委、政府按照“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要求,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综合施策,认真研究和探索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新路径、新方法。

    (一)主动作为率先启动统计监测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在自治区统计局的积极争取下,2014的3月内蒙古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发展进程工作的通知》。借此东风,乌海市率先在全国地级城市建立起新型城镇化进程常规统计监测工作,开启了新型城镇化进程统计监测工作新尝试。据统计监测表明,2019年,乌海市新型城镇化进程综合平均指数为104.65,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中,创新指数领先全区,高于自治区52.67个百分点。经济指数105.20,绿色指数104.16,文化健康教育指数104.14,幸福指数100.76,共享指数99.10,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各项指标都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并完成了“十二五”时期新型城镇化进程统计监测综合指数编制工作,全面科学定量反映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

    (二)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启动《乌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多规合一”。优化交通路网,国道110线乌海黄河特大桥、荣乌高速乌海段建成通行。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海勃湾北部等3座净水厂基本建成,乌海市获评自治区节水型城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开展交通秩序、街巷卫生等专项整治行动,颁布实施《乌海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12345”城市运行管理服务项目荣获全国信息化管理创新奖。全力做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为全区首个全域通过国家核查城市。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启动葡萄品牌提升行动,新增葡萄种植面积2000亩,“乌海葡萄”入选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海勃湾区千里山镇被列入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海南区赛汗乌素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三)持续改善人民生活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十项指标全部“清零达标”,脱贫成果持续巩固。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369,居全区第二位,新增就业701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7%的较低水平,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针对乌海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实际,连续15年上调基本养老金,城市、农区养老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59%、77%,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乌海市在2019全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中位列46位。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到93%,普通高中一本上线人数实现“十连增”。市蒙中医院二期投入使用,市人民医院门诊楼加快建设,市妇幼保健院通过国家三甲测评。

    (四)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乌海市一以贯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这一重点,狠抓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积极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制定自治区首个矿区环境治理地方标准,建成自治区级绿色矿山4个,隆昌工贸骆驼山煤矿成为自治区首个绿色矿山,列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今天的乌海,正在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乌海。着力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乌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金沙湾等5个景区获批国家4A级景区,龙游湾成为国家湿地公园,“来沙漠看海”旅游品牌知名度日益提升。率先在自治区实施城乡一体化改革,城镇化率居全区首位,农区公交通车率达92%,环卫保洁、集中供水供电、4G网络实现城乡同质同价全覆盖。

    (五)全面加强社会综合治理

    乌海市高起点定位统筹构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通过实行“两中心合一”建设模式、“两线”并行联动服务模式,政务信息共享融合平台建设,网格员“一员多能”等突出高效共享,将城市管理与市民服务紧密联系,实现全方位有效管控。坚持以智能化为方向,“互联网+”为手段,持续强化科技支撑,每年运用“互联网+雪亮工程”侦破的案件,超过全年破案总数的75%以上,“互联网+民生服务”模式实行,通过智能语音、网格员、视频监控、互联网等渠道,累计受理城市管理、民情民意、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案(事)件200余万件,办结率98.52%,市民满意度95%。全方位提升积极培育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品牌。全员参与推动社会治理新发展,探索“党建+”工作模式,把党建贯穿于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鼓励引导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把基层事务的决策权交给群众。

    二、问题与成因

    (一)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从调研情况来看,一些区、部门和基层干部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有误区。一是对市委提出的 “六项原则”“四个转变”理解不够深刻、把握不够准确、工作思路不够清晰,导致行动不够迅速,措施不够有力,工作推进缓慢。二是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片面地认为新型城镇化就是改旧城、造新城,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镇化率,而对人的城镇化、产业的培育、“人往哪里去、地从何处来、钱从哪里出”等问题重视和研究不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处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间的关系,把二者割裂看待,不能做到互促共建,影响到新型城镇化的良性健康发展。三是工作推进中有畏难情绪,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缺项目、少资金问题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敢想敢试、激情干事、主动担当精神缺乏。

    (二)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一是缺少宏观指导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缺少一个功能定位准确、发展方向明确的宏观指导性规划,建设的随意性较大。二是议事协调机制不健全。《意见》明确提出,市、县(区)要成立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导小组,但至目前基本没有落实,部门之间各有政策、互不衔接,影响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三是城市建设缺乏科学指导。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为完成指标任务,不考虑自身特色和区情实际,为城镇化而城镇化,城镇建设模式雷同、特色不明,城市建设有“摊大饼”现象。

    (三)“三大问题”亟需破解。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用地指标仍是制约影响我市城镇化发展的几大瓶颈问题。一是建设资金短缺。乌海市财力相对薄弱,各级财政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城市建设投融资运营机制没有完全建立,社会、企业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融资难度大,资金短缺是影响和制约城市建设的最大瓶颈。二是专业人才匮乏。市、县(区)普遍缺乏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城市管理、建筑业高级管理、乡村规划管理等专门人才,专业技术力量非常薄弱。三是用地保障困难。城市建设用地总量严重不足,中心城区目前土地储备只有460亩。一些行业和用地单位在项目建设中依法依规用地的意识不强,个别未按期开发项目还存在用地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等问题,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城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三、思考与建议

    (一)优化发展思路,着力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建议全市各级要认真贯彻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推进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坚持“六项原则”、推进“四个转变”的目标定位,进一步提高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靠实工作责任,细化目标任务,分年度制定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任务措施,把每一项任务细化分解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身上,形成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合力促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优化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城乡规划、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都要以保障和满足人的需要为标准来谋划和实施。坚持积极推进、分类指导,中心城区和县城规划建设要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乡镇和村社规划建设要突出农村特点和乡土特色,保持田园风貌,不搞简单复制、千篇一律、一个模式。三是提高担当意识。牢固树立敢于创新,勇于尝试,积极担当,激情干事的思想,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工作劲头,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确保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

    (二)完善工作机制,着力提升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水平。一是制定发展规划。建议根据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具体实际,研究制定能够彰显城镇特色风貌、展示地域历史文化、具有可操作性、管长远的发展规划,指导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二是健全组织机构。建议市上和县区按照《意见》要求,尽快成立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指定主抓牵头部门,定期研究存在问题,充分发挥协调各方、统筹推进、指导建设的作用,着力解决部门政策不衔接,力量分散、各自为战、形不成合力的问题。

    (三)坚持规划引领,着力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内涵。一是把规划作为引领发展的龙头和先手工作。在充分调研论证、做细前期研究,掌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好、修编好、完善好规划体系,做到功能齐全、不留死角,切忌赶急图快、草率行事。二是严格执行规划。规划确定后就要严格执行,不搞变通、不打折扣,维护好规划的指导性和严肃性,在规划有效期内,不能随意更换和改变。三是用规划引领和调度城市建设。坚持用规划项目开展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四)推进配套改革,着力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一是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机制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放开市场准入,逐步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对投融资的引导作用,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投入,整合财政、土地、金融等各类资源,积极探索和建立城镇基础设施项目统一规划、收益综合平衡、债务总量控制和风险有效管控的投融资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PPP项目的立项、审批、运行、管理,尽快出台操作细则,着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取向、多元投入”的城建投融资体制。二是培养引进人才。重视培养和引进懂城市、会谋划、善经营的专业技术人才。建议组织和人事部门从培养和引进两个方面着手,定出计划,加大力度,尽快落实。三是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严格依法征收土地,规范高效供应土地,坚持经营性用地一律招拍挂制度,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实现土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有力保证新型城镇化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