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标       题: 奋进迎巨变 蓄能谱新篇 ——乌海市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索  引  号: 111503000115547383/2022-06013 发文字号:
发文机构: 统计局 信息分类: 统计报告
概       述: 奋进迎巨变 蓄能谱新篇 ——乌海市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成文日期: 公开日期: 2022-09-05 18:29:53 废止日期: 有效性: 有效
奋进迎巨变 蓄能谱新篇 ——乌海市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发布时间:2022-09-05 18:29:53 作者:统计局 来源:乌海新闻网 浏览次数:

   十八大以来,我坚持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断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扎实推进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初见成效,综合实力、内生动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十八大以来,乌海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积极应对新挑战,抢抓新机遇,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就突出的发展之路

   十年来,我市经济总量实现大跨越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乌海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341.5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18.6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6.1%。占自治区经济总量的比重由2012年的3.3%上升到3.5%

  

   十年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稳步提高。乌海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逐年增加,分别于2016年、2020年突破7万元、10万元大关,2021年达到128923元,位列全区第3位,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43501元,年均增长5.7%

  

   十年来,财政实力不断增强。2021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36.84亿元,增长18.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2年的54.4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63.33亿元,2012年的1.2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2年的79.3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13.33亿元,2012年的1.4财政实力持续强。

   二、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精准定位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2021年,第一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1.0%,第二产业达64.4%,第三产业达34.6%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十年来,农业农村发展蹄疾步稳。随着一系列惠农强农的政策实施,我市小农业,大作为的格局不断显现。2021年我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1.8亿元,比2012年增长1.4倍,小农业,大作为的特点逐步显现。2021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7.0万亩,粮食产量3.53万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6万亩,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96万吨;牲畜总头数达到16.23万头,比2012年增长31.5%全市所有农村实现通水、通有线电视、通宽带。2021年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797元。两品一标农产品11个,乌海葡萄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加工、家庭农场、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兴业态逐步兴起,成为世界沙漠葡萄酒大赛永久举办地、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十年来,支柱行业持续优化升级。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是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乌海市坚持把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作为压舱石,下足的功夫,积蓄的势能。规上工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72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648亿元,年均增长9.5%。企业营业收入到2021年达到1825亿元,年均增长11.5%企业投入产出效率不断提高。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年营业收入提升到97.9元,比十年前提高了37.3元,即年度内每100元的资本投入能够产生97.9元的收入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由2012年的72.9%降至2021年的56.1%,负债率有所下降

   十年来,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汽车制造、水利发电、光伏发电、单晶硅、医药、农药、染料中间体等也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拉动乌海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为工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了有力支撑。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3.7%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28%。规制造业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26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994亿元,是2012年的3.8倍,制造业营业收入占工业营业收入的比重由38.2%提升到54.4%

   十年来,投资动能不断向产业实体转移我市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不断推进投资动能向民间、实体产业转移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2400亿元大关,比上一个十年增长99.6%。我市始终坚持项目第一抓手,聚力招商引资,建设培育优质项目,2021年全市亿元以上项目个数达到117个(含房地产)。全市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2012年的1.457.940.7调整为2021年的0.161.238.7,第二产业提高3.3个百分点,产业整体投资结构继续保持二三一的发展格局,三次产业投资比重持续调整。第二产业基础得到加强,2021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0.9 %比十年前增长14.4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9.6个百分点。2021,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5.1%,快于全部投资增速15.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67.4 %

  

   十年来,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发挥区位优势,打造特色旅游产业,着力抓好旅游、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发展。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25.5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01.17亿元,年均增长4.5%。规上服务业规模快速扩张。规上服务业企业大类从15个增加到20个,产业覆盖面不断扩大,规上服务业实现更多元化发展。规上服务业企业数由2013年的77户增加到2021年的125户,增长率62.3%,企业数不断增加;营业收入从26.7亿元增长到84.4亿元,年均增长13.6%;规上服务业应付职工薪酬从5.9亿元增长到8.6亿元。

   三、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外向型经济初具势能

   十八大以来,我市充分发挥地理位置的优势,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消费市场提质扩容,物价总体保持平稳,2021主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同比上涨0.9%,消费活力持续释放,开放型经济活力日趋增强。

  

   十年来,消费品零售总额跃升。我市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3年的92.58亿元到2021年的134.63亿元,突破百亿大关20121.5消费环境不断改善,市场不断恢复,2021年的我市批零住餐业增加值占三产的比重为21.1%。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收入127.26亿元,餐费收入7.37亿元。2012年我市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3万元,突破万元大关,至2021年达到2.42万元,2012增长1.6倍。网络消费加速崛起。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加之近两年内疫情防控期间催生的新消费习惯,网上消费成为当前消费品市场发展的新热点2021年,全市快递服务企业累计收入11667.53万元,业务量达到350.38万件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 712 万元,增长582%

  

   十年来,对外开放活力日益增强。我市坚持出口和进口、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十年间,与30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贸易往来,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进出口总额由20124618万美元到202123783万美元,比十年前增长5.2倍。2021年引进国内到位资金达到118.3亿元。

  

   四、民生福祉成色更足,城乡面貌变化日新月异

   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造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持续保障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十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再创新高。我市坚持兜牢基本民生底线。2021年末,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961.75亿元,比2012年末增长2.4。其中,住户存款占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比重是67.5%,比2012年高出21.6个百分点存贷余额稳步提高百姓的钱袋子逐渐鼓起来,人民生活迈向新台阶。2021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280元,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072元,分别比是2015年的1.51.2倍,2021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637元,2012年增加23190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012年的2.047 缩小至2021年的2.044

  

   十年来,教育均衡发展。我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2021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1.7%,比12年增长1.6个百分点。全市高等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6633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5313人;普通高中学校6所,在校生达到9151人;普通初中学校15所,在校生13779人。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20所,三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

   十年来,健康乌海建设加快推进。我市持续推进医改,改善就医环境,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基本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卫生健康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4%,比2012年增长4.5个百分点我市共有医院24个,比2012年增加7个;医院实有床位3502张,比2012年增加458张。我市卫生技术人员也由2021年的4772人增加到2021年的5478人,增长1.1倍。市人民医院、蒙中医院晋级三甲,公立医院改革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居全区第一,人民健康保障指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居全区前列。

   十年来,文化体育蓬勃发展。乌海市全面推进民生事业的进步,着力打造群众性文体设施建设。2021年,全市共有市级图书光(含分馆)16家,总藏书117.1852万册,比2012年增加了13个市级图书馆,藏书增加了124.8252万册。市属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拥有文物站、博物馆5个,文物藏品8489件。体育健身场地共1337个,体育用地面积143.12万平方米,比2012年增加了17.12万平方米。

   十年来,城市建设惠民生。我市加快旧城区改造,完善旧城区供热、供气、给排水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不断优化。2021年,新建改造市政道路、管网近600公里,建成垃圾中转站12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用,垃圾分类试点有序开展。我市建成荣乌高速乌海段、国道110线黄河特大桥等一批道路桥梁工程,公路密度达全区平均水平的3.9倍。S217海勃湾绕城段主体全线贯通,机场路大桥建成投用,北上广深等10个一线城市航班稳定运行,民航旅客吞吐量由2012年的47.02万人增长到202147.15万人。全市共有公共汽车线路52条,比2012年增加12条,营运出租客运汽车1126辆,比2012年增加173辆。2021年全市各类运输方式货运总量达到8367.6万吨,客运总量为441.61万人次。

   五、绿色发展步伐加快,生态文明实现新提升

   十八大以来,我市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战略定力,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乌海力量。

   十年来,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我市牢牢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全地域全方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强龙游湾湿地公园、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建设管理,四合木等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面积1.4万公顷。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4.1%,比2012年提高3.5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0%,比2012年提高2.3个百分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8.5%2012年提高5.9个百分点。

   十年来,节能降耗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整体提升,全市单位GDP能源资源消耗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2021年均下降2.6 %2021年,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11.1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增速回落,2021年全市能源消费下降8.6 %,比2012年低4.3个百分点。全市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从无到有,到2021年提高至1.8%,我市可再生发电量占全市发电量的比重为5.3 %

   伟大事业继往开来,新的征途任重道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乌海市委、市政府正带领56黄河儿女,永葆的精神、铆足的劲头、保持的作风,坚定信心、踔厉奋发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乌海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