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标       题: 2024年乌海市儿童发展纲要统计监测报告
索  引  号: 发文字号:
发文机构: 统计局 信息分类: 统计报告
概       述: 2024年乌海市儿童发展纲要统计监测报告
成文日期: 公开日期: 2025-09-04 09:58:35 废止日期: 有效性:
2024年乌海市儿童发展纲要统计监测报告
发布时间:2025-09-04 09:58:35 作者:统计局 来源:乌海市统计局 浏览次数:

  少年儿童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接班人和未来主力军,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儿童事业关系民族振兴,为儿童优先提供生存、发展、保护及参与的资源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客观要求。乌海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儿童事业发展,扎实组织实施《乌海市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以提高儿童整体素质、推动儿童事业全面发展为重点,完善保障儿童权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儿童保护和发展在各领域呈现良好态势。

  一、经济与人口

  2024年乌海市常住人口达55.73万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健态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6352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157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185元,较上年增加1832元;农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154元,较上年增加1341元。在民生保障领域,国家财政教育经费2086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02384万元,其中卫生健康支出120262万元,妇幼保健经费4483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5237万元,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74578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0.86 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04.4。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乌海市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为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纲要实施情况

  (一)儿童与健康

  一是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不断强化。近年来,全市构建完善覆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2024孕产妇产前筛查率97.85%,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为83.63%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2.49‰、3.43‰和4.05二是儿童疾病防治效果不断加强。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和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为5.3%和0.68%。儿童疫苗接种率较高,全市卡介苗、白百破、脊髓灰质炎、含麻疹成分、乙肝、流脑、乙脑、甲肝等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7%以上。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为96.66%,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为96.94%。

  (二)儿童与教育

  一是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坚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教育的普惠健康发展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这些举措有效促进了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让我市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迅速增加2024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97.22%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推进。2024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多年保持在100%,确保了上学年龄的儿童基本都能享受平等受教育权利。三是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体系建设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是中国中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提高人的素质、教会人的技能,并以一技之长找到工作的教育,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2024年,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数为3695人。四是特殊群体义务教育权得到根本保障。特殊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减轻家庭负担、提高特殊人群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2024年,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在校学生数为110人。

  (三)儿童与法律保护

  扎实推进普法教育工作,着力提升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始终以学校教育为核心抓手,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元的法制教育活动,在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儿童的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防范风险的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同时,切实为儿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有力维护了儿童的合法权益。2024年,我市有未成年检察专门机构1个,得到司法救助的未成年人为5,查处侵犯儿童权益的违法违规网站平台34个,处置网上危害儿童的违法和不良信息16000条;同时乌海市还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开通“乌海市法律援助网”和“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进一步为儿童提供法律服务侵害未成年人民事权益案件收案数107件,破获的猥亵儿童案件数3起,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犯罪分子侵害儿童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切实保障了儿童的合法权益

  (四)儿童与社会环境

  乌海市锚定儿童权益保障与福利提升目标,一方面深入推进儿童社会救助与权益保障工作,以儿童福利机构创新转型为重要抓手,全力推动服务品质从 “养活” 向 “养好” 跨越、成长支持从 “成长” 向 “成才” 升级、生活体验从 “幸运” 向 “幸福” 跃升。另一方面,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立场出发,持续提高儿童基本医疗保障的覆盖率与保障水平,针对性为孤儿、贫困儿童及大病儿童提供医疗救助,并精准对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的公共服务需求,全方位筑牢儿童福利保障网。2024年,集中养育孤儿保障标准、社会散居孤儿保障标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分别为2310元、1980元、1980元。残疾儿童接受康复救助人数为217人,同比增长40.9%。2024年,公共图书馆少儿文献146086册,未成年人参观博物馆64519人次,社区少先队实践教育营地(基地)32个,青少年参加科普宣讲活动10000人次。

  三、建议

  (一)推动儿童近视防控工作。相关部门应牵头强化儿童用眼卫生的监督与管理,严格规范儿童用眼时长和距离,合理限制电子产品使用,确保儿童每天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同时,加强儿童视力检测与干预,定期开展视力筛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矫正近视及其他眼部疾病,为需要配镜或换镜的儿童提供免费或低收费服务。此外,加大近视防控科普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儿童、家长、教师等群体的防控意识和能力,广泛倡导健康用眼、科学用眼、爱护眼睛的理念。

  (二)关爱留守儿童。每一名儿童都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关爱留守儿童,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体系。学校应建立动态留守儿童档案,跟踪记录学习生活与心理状态。家长要定期与孩子视频沟通,关注孩子情感需求,可通过书信传递亲情。社区可以联合公益组织,组织志愿者辅导作业,建立心理辅导站提供专业服务。政府应加大投入,在留守儿童集中区域建设社区儿童之家,配备图书、运动器材等设施,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落实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从源头减少留守儿童数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关爱中成长。

  (三)持续优化适合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一是建立健全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机制,定期对全市的产品安全总体形势、监测评估情况、监督检查情况等进行发布,消除公众疑虑,提振消费信心。二是经常性的开展法制宣传进学校等服务。通过发挥司法部门职能作用,结合实际案例,警示、教育孩子自觉遵纪守法,从源头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三是注重家庭教育。父母应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端倪并及时纠正。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