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标       题: 2024年乌海市妇女发展纲要统计监测报告
索  引  号: 发文字号:
发文机构: 统计局 信息分类: 统计报告
概       述: 2024年乌海市妇女发展纲要统计监测报告
成文日期: 公开日期: 2025-09-04 09:59:35 废止日期: 有效性:
2024年乌海市妇女发展纲要统计监测报告
发布时间:2025-09-04 09:59:35 作者:统计局 来源:乌海市统计局 浏览次数:

  妇女事业的全面发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2024年度,在乌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全面贯彻,妇女的健康保健、受教育水平、经济地位、社会保障力度等方面持续得到优化改善,妇女各领域工作有序推进,有力促进了妇女事业健康发展。

  一、经济与人口

  2024年乌海市常住人口达55.73万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健态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6352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157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185元,较上年增加1832元;农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154元,较上年增加1341元。在民生保障领域,国家财政教育经费2086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02384万元,其中卫生健康支出120262万元,妇幼保健经费4483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5237万元,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74578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0.86 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04.4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政府对教育、卫生、妇幼保健、防治防疫、环境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加大,为妇女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纲要实施情况

  (一)妇女与卫生保健

  市区两级不断加大适龄妇女两癌检查力度,不断提升覆盖率,加快信息化进程,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孕产妇医疗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妇女疾病防治意识不断提升2024妇幼保健机构数4个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达标率75%;孕产妇艾滋病检测率、梅毒检测率、乙肝检测率、艾滋病孕产妇感染者治疗率、梅毒孕产妇感染者治疗率均达到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6.98%婚前医学检查率90.96%、宫颈癌治疗率97.22%、适龄妇女宫颈癌人群筛查率71.46%、适龄妇女乳腺癌人群筛查率50.23%,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

  (二)妇女与教育

  女性教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乌海市以保障教育权利、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全面发展为重点,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均衡开展义务教育、创新落实职业培训教育,教育环境持续向好,教育品质明显增强,教育在普及程度、均衡程度以及优质程度上都实现了大幅提升。2024年小学在校生中女性占比48.5%,初中在校生中女性占比49.1%,普通高中在校生中女生占比51.98%,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中女生占比35.1%。保持均衡发展,女性更加平等地接受教育。

  (三)妇女与就业、社会保障

  1、妇女平等享有社会保障权益,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相关部门充分发挥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激励和引导作用,将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情况作为评价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的重要依据之一,营造全社会依法用工、守法经营的良好氛围。

  2、妇女社会保障权益不断完善。全市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女性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的人数逐年上升。截至2024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6万人,其中女性14.7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万人,其中女性0.7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3.1万人,其中女性11.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5万人,其中女性参保人数9.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3万人,其中女性4.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3.5万人,其中女性7.3万人。

  3、社会救济面大幅提高。2024 年乌海市社会救助标准大幅提升,充分彰显了政府对困难群众生活保障的高度重视。其中,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903元/月,特困人员供养基本生活标准为1700元/月;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中,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对象为 1350 元 / 月,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对象为 525 元 / 月,分别列自治区第一位和第二位。截至2024年底,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883人,其中女性2953人,低保边缘家庭保障女性人数273人。这些数据意味着更多低收入家庭能够获得更有力的经济支持,维持基本生活水平。

  (四)妇女参政议政

  妇女就业水平稳步提高,参政议政能力不断提升。乌海市认真落实《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保护妇女平等就业的劳动管理机制,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结构,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再就业扶持优惠政策,强化实践锻炼,坚持事业为上,加大选用力度,积极引导发挥作用,全市妇女社会参与度不断增强。在妇女参政议政过程中,市级人大代表242人,其中女性57名;市级政协委员192人,其中女性71人;市级人大常委会委员40人,其中女性7人;市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配有女干部的班子比例为67.57%,市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配有正职女干部的班子比例为10.81%;社区居委会主任中女性比例为65.2%。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中女性比例为34.35%。

  (五)妇女与生存环境、社会福利

  自然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近年来,乌海市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市政公用设施逐步完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100%和98.53%,农村牧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牧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2.59%,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1.2%,饮用水水质总体达标率57.14%。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加强。便民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传承家庭美德,营造了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

  (六)妇女与法律权益

  1、全市高度关注弱势妇女群体,在保护妇女人身权利、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打击侵害妇女人身的违法犯罪行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2024年全年破获强奸妇女案件14起,破获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妇女卖淫案件5起。

  2、强化法律支持救助,全面维护妇女合法权益。2024年妇女获得法律援助人数64人,获得司法救助女性人数1人,针对女性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签发数1件。全市政法部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及时为妇女提供法律保护,加大打击各类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大幅降低了侵害妇女等刑事案件的发案率。

  三、存在的问题

  (一)生育健康服务面临多重现实挑战

  高龄孕产妇占比持续上升,妊娠合并症风险随之增加,对孕期精细化管理和急诊急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基层医疗机构相关技术储备不足。年轻群体生育意愿偏低,配套的生育指导、心理疏导等服务存在供给缺口。

  (二)妇女就业及劳动社会保障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在新业态蓬勃发展的劳动力市场中,女性就业往往要面对诸多难题:工作稳定性欠佳,时常面临岗位变动的风险;劳动强度相对较大,却难以获得对等的回报;收入水平普遍不高,难以支撑高质量生活;技能积累速度缓慢,跟不上行业发展节奏;职业发展空间受限,晋升机会远少于男性;劳动保护措施不到位,自身权益易受侵害;社会保障覆盖薄弱,缺乏稳定的生活保障。而像农村女性、低学历女性这类特定群体,由于受教育程度、地域资源等因素限制,在就业市场中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处境也更为艰难。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积极应对人口出生率下降问题。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在教育、医疗、住房等多方面实施积极生育政策引导,可在细节政策上进行有益实践,如可探索给予二孩、三孩的家庭一定生育补贴、加强孕产妇的劳动权益保护、增加国家在教育特别是学龄前教育和基础教育方面的投入以减轻家庭支出负担、及时推出更大范围的普惠性减税政策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等,以力度更大的系列积极政策予以应对。

  (二)优化女性干部选拔机制,促进基层女性领导力提升一是加强对女性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为女性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二是建立健全女性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确保女性在干部选拔中的平等地位和权益。三是加强对女性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同时,加大对基层女性干部的支持和关爱力度,为其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激发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逐步提升基层女干部的配比,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事业的发展。

  (三)强化法治保障,全力维护妇女正当权益。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健全妇女权益保障法律体系,加大犯罪预防工作力度,严厉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妇女权益保障领域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推动妇女权益保护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妇女健康发展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进一步强化法制宣传工作,增强广大妇女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使她们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妇女合法权益。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