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标       题: 我市第四次经济普查单位从业人员状况分析
索  引  号: 111503000115547383/2020-01735 发文字号:
发文机构: 统计局 信息分类: 统计报告
概       述: 我市第四次经济普查单位从业人员状况分析
成文日期: 公开日期: 2020-07-22 16:57:40 废止日期: 有效性:
我市第四次经济普查单位从业人员状况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22 16:57:40 作者:统计局站点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劳动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前提和途径。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民生基础进一步夯实。现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对我市单位从业人员状况分析如下:

  一、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2018年,我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47681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53555人,占36.29%。

  (一)分产业看,我市产业结构发展呈现不平衡状况,一、二、三产业占比为1:61.9:37.1。而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为70480人,占47.72%;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为77201人,占52.21%,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比重偏大,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大。

  2018年我市城镇人口为53.5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94.97%,比上年末提高0.22个百分点。其中在第二产业中,工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行业,制造业从业人员占22.95%、采矿业从业人员占10.7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从业人员占3.55%。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重较大,在第三产业中,从业人员比重最大的就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占9.8%;其次是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占9.5%,其他行业所占比重较小。

  (二)分行业看,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从业人员为33896人,占22.95%;采矿业从业人员为15879人,占10.75%;建筑业从业人员为15456人,占10.47%;位居后三位的行业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901人、住宿和餐饮业1914人、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962人,三个行业最多的只占1.3% 。

  表1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

  

  总计: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人)

  其中:女性

  147681

  53555

  采矿业

  15879

  3082

  制造业

  33896

  8969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5249

  2308

  建筑业

  15456

  2715

  批发和零售业

  14082

  586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753

  2137

  住宿和餐饮业

  1914

  115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458

  1144

  金融业

  2810

  1568

  房地产业

  7196

  379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432

  1726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748

  91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124

  894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962

  936

  教育

  8372

  6208

  卫生和社会工作

  4863

  351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901

  464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4494

  6131

  

  

  

  (三)分地区看2018年,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其中:海勃湾区91699人,占62.1%;海南区29098人,占19.7%;乌达区26884人,占18.2%。

  

  总计: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人)

  其中:女性

  147681

  53555

  海勃湾区

  91699

  34745

  海南区

  29098

  9347

  乌达区

  26884

  9463

  

  

  (四)男性占我市从业人员的比重明显大于女性。这主要因为我市是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由于产业结构的原因,对男性劳动力的需求要远远高于对女性的需求。在采矿业中,女性占19.4%、制造业女性占26.5%、建筑业女性占17.5%,男性就业人员比远远高于女性。

  女性就业集中在教育、 卫生和社会工作、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分别占74.4%、72.35%和60.1%。这跟女性自身的特点相关

  二、问题与建议

  (一)从业人员供求矛盾突出。面对当前经济形势,企业招工意愿不太明显,多采取精简瘦身政策,人员结构调整成新常态。从供求状况看,虽然目前不少企业减少了人员招聘计划,但高精尖人才仍是最抢手的人才,大量高技能岗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无技术等级或低技术的岗位就业竞争较为激烈。就业形势虽然为高技能人才流动创造了机会,但并不能解决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的矛盾,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普通就业岗位的不足的矛盾将日益突出。

  (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创造岗位需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一产业,以特色农牧业建设为重要抓手,着力发展农村经营大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在第二产中,要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结合,在发展资本密集、高技术制造业同时,兼顾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增强对就业人员的吸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在三产中,要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产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家政服务、健康养老等新型服务业态,增加产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三)继续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努力增加就业容量。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吸纳社会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在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有关部门继续按照有关优惠、扶持政策,大力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政策努力增加就业容量。

  (四)大力兴办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市要在充分落实就业政策、加大工作力度、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深入实施“人才乌海”战略,统筹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同时加大对新增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转移、下岗失业人员岗前培训,通过提升劳动者的自身素质来提高其工资收入水平,促进工资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从而推动社会经济更好发展。

  注释:

  [1]表中合计数含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 

  [2]表中合计数含从事金融业、电力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3]表中的计量单位因人数少以人为单位。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