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2019年我市城镇非私营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情况分析 | ||||||||
索 引 号: | 111503000115547383/2020-03286 | 发文字号: | |||||||
发文机构: | 统计局 | 信息分类: | 统计报告 | ||||||
概 述: | 2019年我市城镇非私营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情况分析 | ||||||||
成文日期: | 公开日期: | 2020-09-28 09:08:49 | 废止日期: | 有效性: |
2019年全市城镇非私营法人单位从业人员84292人,比上年同期增加4412人,同比增长5.52%。其中,女性从业人员34291人,同比增加了2680人。
一、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年末从业人员28369人,同比增加1933人,增长7.31%,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3.7%;集体单位22人,其他单位从业人员55901人,同比增加2479人,增长4.64%,占从业人员的66.3%。随着我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其他经济类型发展壮大,一些集体企业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占主导地位。
分执行会计制度类型看,企业单位57084人,占从业人员的67.7%;事业单位15933人,占18.9%;机关单位10970人,占13%。
分国民经济行业看,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为38865人,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为45268人。在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采矿业为13653人,占16.2%;制造业为11789人,占13.9%;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为12770人,占15.1%;位居后三位的行业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37人、住宿和餐饮业278人、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33人,三个行业之和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采矿业、制造业从业人员占比较高,分别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6.2%和13.9%;在第三产业中,从业人员比重最大的就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占15.2%,金融业和教育分别占10%和9.1%。(详见表1)
女性就业集中在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金融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占本行业从业人员的75.4%、71%、69.7%、65.8%。
分产业类型看,二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6.1%,三产业占从业人员的53.9%。从人员占比看,从事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较大,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强。
分地区单位从业人员情况
海勃湾区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58625人,占69.6%;海南区9729人,占11.5%;乌达区15938人,占18.9%。
二、意见建议
(一)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提高就业人口的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加大对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岗前培训,通过提升劳动者的自身素质来提高其工资收入水平,促进工资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从而推动社会经济更好发展。
(二)加快转型发展。通过做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等方式,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就业人员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把就业人员与经济、资源、环境等结合起来,统筹发展。
(三)深入实施“人才乌海”战略,统筹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人才引进政策既需要有力的经济支撑,也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积极推进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以旅游业促进就业。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