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乌海市建筑业发展情况及局限性分析 | ||||||||
索 引 号: | 111503000115547383/2023-04141 | 发文字号: | |||||||
发文机构: | 统计局 | 信息分类: | 图表图解 | ||||||
概 述: | 乌海市建筑业发展情况及局限性分析 | ||||||||
成文日期: | 2023-06-27 00:00:00 | 公开日期: | 2023-06-27 13:51:02 | 废止日期: | 有效性: | 有效 |
近年来,乌海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抢抓机遇,深化改革,着力改善营商环境,大抓投资、大干项目,引进了新能源、新材料、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的项目,有力的推动了我市经济发展。依托我市经济健康发展,建筑业得到长足发展,但受限于我市建筑业基础薄弱、专业性较差等因素,发展困境也逐步显现。
一、我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基本情况
(一)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情况
2023年一季度,我市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业53户,较2022年增加4户。按单位规模分类:大型企业0户,中型企业12户,小型企业27户,微型企业14户。
按资质等级分类:总承包一级资质9户;总承包二级资质15户;总承包三级资质21户;专业承包二级资质3户;专业承包三级资质5户。无特级资质(内蒙古自治区特级企业4家,公路、冶金特级企业为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无化工特级企业)
按资质承揽类型分类: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中型企业经营范围多为一级、二级建筑工程施工、公路工程工程、房屋建设施工。
(二)建筑业生产情况
2022年,我市共完成建筑行业总产值25.1亿元,同比减少9.4%,占全自治区建筑业总产值的1.9%,体量较小,增加值少,建筑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13.4%;2023年一季度,总产值1.8亿元,同比增长36.9%,建筑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24.4%,拉动GDP增长0.33个百分点。
(三)在建项目发包情况
目前,全市在建房屋市政项目112个。其中,本地注册建筑业企业承揽施工项目47个,占比为41.9%。其中,政府投资项目26个,社会投资项目21个。2023年一季度全市政府投资房屋市政工程公开招投标项目21个,本地企业中标8个,占比38%。
大型在建工业项目主要有广聚、华恒、三维、国轩、等项目。其中,广聚涉及中国二冶、三冶等167家项目承建单位,除部分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由乌海本地企业承建外,大部分项目由外进企业承建;华恒项目涉及中国成达、中化十四建等5家项目承建单位,全部为外进企业;三维涉及中化二建、中化十一建、华陆工程等10家项目承建单位,仅天翔建安为乌海本地企业;国轩涉及安徽振葵等5家项目承建单位,全部为外进企业。
二、建筑业企业发展的局限性
(一)外进企业挤占市场,本地企业竞争力不强。
大型投资项目公开招标多由外进企业以资质高、能力强、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所承揽,以避免一些经济风险,另一部分大型项目有自己专业施工队进行施工。根据统计制度要求建筑业企业入库需注册所在地为本市,且资质与营业执照法人信息相一致才能计入我市统计范畴。故我市大型项目所完成产值多被外进企业注册地的省市所统计。
我市建筑业企业普遍资质等级不足且资质经营范围单一,经济能力较弱,无法承担一些较大的经济风险。我市缺乏龙头企业的带领,且无一家BIM 技术创新型企业,技术不足与竞争力弱导致企业无法更好的获得发展。
近年来,我市建筑业产值总量排名位于自治区下游,仅高于锡林郭勒盟和阿拉善盟,体量较小。2020年在库企业共42家,34家有工作量。经过两年发展,2023年一季度我市在库企业为53家,较2020年增加11家,但仅有35家有工作量,由此可见我市建筑业企业经营仍处于困难发展中。
(二)本地企业资质不足,行业结构单一
我市城市规模小,工程总承包市场尚未成熟,施工资源配置不足,细化专业缺失,吸引大型施工企业落户难,推行工程总承包市场模式的动力不足。我市资质以二级三级居多,占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总户数的67.9%,无特级资质,资质不足无法承揽大型项目。我市建筑业企业经营范围单一,多为普通建筑工程施工、机电设备安装类专业,缺少大型化工工程类、房屋建设、节能工程施工、隧道桥梁工程、公路工程、矿山爆破等特色工程建设的施工企业。
(三)发包、承包双方尚未形成合力
企业普遍反馈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扯皮、反复协调、拖延工期等情况,发包、承包双方(主要是发包方),都有缺位和越位的现象,造成了实施中的困惑和困难。在工程合同定价方面采用总价合同的存在增、减造价的反复协调现象,有的发包方对自己有利的就严格执行总价,对自己不利的,就要调减合同总价,产生很多争议和扯皮,致使工程结算不顺利。发包方权力上的强势,加大了承包方履约的难度,压缩了建筑业企业部分利润空间。
(四)缺少科技附能转型发展
第三次工业革命后制造业进入了 “信息化时代”,建筑业技术水平应该与此水平相符。我市企业技术创新研发能力薄弱,严重缺乏专业人才。技术施工能力也与能否承揽项目息息相关,单纯依靠政府宏观调控和企业自主研发来解决这些问题效果还不理想。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鼓励政策
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全面推行施工过程结算,工程预付款的比例不得低于合同总额的10%,工程进度款支付应不低于已完成工程价款的80%,缓解我市建筑业企业资金压力。拓宽业务领域,政府帮助企业积极与投资方进行交流沟通,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建筑业企业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等形式,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做大企业规模,扩大市场份额。积极协调解决建筑企业承揽业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精减优化审批流程,推进全流程在线审批办理。推行“互联网+监管”模式,强化市场与现场联动,依法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二)搭建培育孵化基地,鼓励民营建筑业企业参与联合体项目建设。
学习宁夏投资项目与建筑业联动平台的优秀案例,积极搭建适合乌海市的建筑业平台,建立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联系机制,鼓励大型央企、国企将总承包项目中计划实施的专业、劳务等内容,分包给本地具有相应资质的优秀企业。联动住建局、交通、水利、环保、工信、能源等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发力搭建培育孵化基地,鼓励支持大型国企骨干企业与我市建筑业企业合作组成联合体投标,参与我市重大项目建设及新兴领域项目建设,提升高技术含量、提高附加值的建筑市场占有率。
(三)推动“走出去”发展与“引进来”发展相结合。
鼓励企业走出去学习新技术新模式,例如:积极鼓励建筑企业参加技术创新组织,弥补自身不足,并整合行业资源,依靠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参与到技术创新中,提升企业自身实力和资质等级,并积极参与到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考核评比。将优秀发展模式及大型央企国企引进来,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促进企业和从业人员无门槛自由流动。
(四)培育工程总承包细分市场,变政府推动为市场推动。
要解决市场需求的动力问题,让投资方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政府、发包、承包三方形成合力,推进工程总承包健康发展。我们应当促进市场供求关系均衡发展,鼓励更多的多元投资主体釆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做法,努力培育工程总承包细分市场,使工程总承包模式逐步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五)推进智能化建造。
建筑业未来发展趋势是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技术并利用 BIM 技术推动我国建筑向智能化、信息化和绿色化发展。学习江苏省推行建筑业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优秀案例,鼓励支持企业学习新技术,在创新时要综合内部研发力量和外部组织的技术资源。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