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标       题: 乌海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索  引  号: 111503000115547383/2012-10001 发文字号:
发文机构: 统计局 信息分类: 统计公报
概       述: 乌海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成文日期: 公开日期: 2012-04-05 00:00:00 废止日期: 有效性:
乌海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04-05 00:00:00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2011年,是我市实施“一个中心、两个转型”战略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乌海市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高度重视和着力加强民生建设,全市经济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状况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成就,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1.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5%,连续1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6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351.95亿元,增长19.7%;第三产业增加值125.27亿元,增长12.1%。按常住人口计算,我市人均GDP达到89521元,比上年增长15.8%,按年均汇率计算折合1.39万美元。

 

 

    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27%,比上年降低了0.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80.79%,比上年提高1.8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18.94%,比上年降低了1.7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1.7:27.3调整为0.9:73.1:26.0。

 

表1: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指    标 2011年 比上年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481.58 17.5

第一产业 4.36 5.0

第二产业 351.95 19.7

工业 322.97 19.8

建筑业 28.98 19.1

第三产业 125.27 12.1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32.0 11.3

批发和零售业   30.76 11.4

住宿和餐饮业 8.64 8.0

金融业 13.43 10.3

房地产业 6.76 12.7

营利性服务业 11.96 37.7

非营利性服务业 21.72 5.6

 

    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83.04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5亿元,比上年增长20.3%。财政支出71.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8%,公共服务与民生领域仍然是支出的重点,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63亿元, 比上年增长16.0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4.09%;教育支出7.94亿元,比上年增长5.7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27亿元,比上年增长5.08%;交通运输支出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54%。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6%,比上年高1.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5.4%,高于上年4.4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6.6%,高于上年5.2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4.5%,高于上年2.5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降低1.3%,低于上年5.6个百分点。除此以外,衣着类价格上涨4.0%;娱乐教育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7%;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4.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9%。

 

表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单位:%

指标名称   2011年 2010年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5.6 103.7

#服务项目 103.3 102.1

食品类 115.4 111.0

粮食 109.0 108.4

肉禽及其制品 126.8 105.5

菜 111.1 130.1

烟酒及用品 106.6 101.4

衣着 104.0 103.4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0.9 97.8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98.7 104.3

交通和通讯 95.8 96.1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7 98.0

居住 104.5 102.0

 

    年末全市就业人员27.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8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1万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1.17万人,减少0.14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11.05万人,增加0.5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14.92万人,增加0.44万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0.06万人,增加0.48万人,其中在岗职工9.76万人,增加0.35万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产业发展不均衡,结构单一,现有产业对资源的依赖偏重,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不足,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任务繁重;二是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发展相对缓慢,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亟待加快发展步伐;三是城市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仍需不断加强。

 

    二、农业

 

    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4.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6358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444公顷,粮食总产量3.55万吨,蔬菜产量6.58万吨,禽蛋产量0.3万吨,肉类产量1.14万吨,牛奶产量0.51万吨,出栏肉猪8.55万头。

 

表3: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指   标 单位 2011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量 万吨 3.55 1.4

蔬菜总产量 万吨 6.58 -32.3

肉类总产量 万吨 1.14 -6.93

禽蛋总产量 万吨 0.3 5.68

奶类总产量 万吨 0.58 -32.86

出栏生猪 万头 8.55 -6.38

 

    2011年大棚瓜果种植面积176亩,比上年增长134.67%,产量263.8吨,增长96.83%;大棚蔬菜种植面积2839亩,下降28.34%,产量1.41万吨,下降23.46%。

葡萄种植面积20790亩,比上年下降1.98%,葡萄产量9515吨,下降14.49%。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22.9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9.8%。15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1.1%。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9.6%,股份制企业增长21.7%。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为95.3%,比上年降低0.8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炼焦、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建材及非金属矿物制品、冶金、电力热力生产与供应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3.8%、8.2%、16.5%、23.1%、23%、24.7%,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除平板玻璃、白酒外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表4: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单  位 2011年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3306.93 6.36

洗煤 万吨 3808.14 18.83

焦炭 万吨 845.44 33.77

生铁 万吨 83.83 38.24

烧碱 万吨 63.88 109.57

聚氯乙烯树脂 万吨 90.26 18.37

电石 万吨 120.00 25.98

水泥 万吨 230.52 32.59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270.95 -30.91

发电量 亿度 166.39 32.83

铁合金 万吨 30.00 34.29

泵 台 10586 5.56

白酒 千升 2304 -27.00

葡萄酒 千升 4090 32.79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52.35亿元,比上年增长42.99%;实现利润50.4亿元,比上年增长6.98%;

 

表5: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万元

指  标 利润总额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504007.3 6.98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323352.7 -7.24

 其中:股份制企业 179233.2 -20.11

 其中:私人控股 147236.0 38.56

 

    2011年,全市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41家,与上年持平,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8.98亿元,比上年增长19.1%。房屋施工面积457.84万平方米,增长32.95%;竣工面积206.64万平方米,下降12.6%。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1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3.43亿元,比上年下降20.78%;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53.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1%;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29.51亿元,比上年增长34.45%。

 

    非国有单位投资依然是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从投资主体看,国有及控股单位完成投资121.54亿元,非国有单位完成投资165.3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7.64%。从项目隶属关系看,地方项目投资完成221.02亿元,增长15.38%;中央项目投资完成16.05亿元,下降27.94%;全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86.7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23%。

全市房屋施工面积880.1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30%;房屋竣工面积227.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7.7%。

 

    全年开工项目399个。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865.84亿元,比上年增长16.49%。自治区级重点项目当年累计完成投资46.3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6.16%。本年投产项目199个,新增固定资产220.17亿元,比上年增长33.33%。

 

表6:固定资产投资(单位:亿元)

 

指       标 2011年 比上年增长%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286.90 20.18

第一产业   3.43 -20.78

第二产业 153.96 11.51

其中:工业 153.96 11.51

第三产业 129.51 34.45

其中:房地产开发 49.83 100.1

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 86.74 6.39

其中:住宅投资 41.84 72.63

 

    2011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9.83亿元,增长100.13%。商品房施工面积615.12万平方米,增长47.5%;其中住宅413.79万平方米,增长37.29%。商品房屋竣工面积128.93万平方米,增长84.57%;其中住宅103.33万平方米,增长75.08%。商品房销售面积113.46万平方米,增长35.97%;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03.41万平方米,增长37.15%。商品房销售额45.08亿元,增长65.57%;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36.48亿元,增长62.28%。

 

    五、国内贸易

 

    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9.6%,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3.25%。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业贸易额74.68亿元,增长19%;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11.44亿元,增长21.2%。

 

表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指标名称 单位 2011年 比上年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万元 861222.8 19.6

   #批发、零售贸易业 万元 746820.2 19.0

    住宿餐饮业 万元 114402.6 21.2

 

    全市商品销售总额117.97亿元,比上年增长23.9%,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7.32%。其中,批发业完成销售总额25.23亿元,比上年增长29.2%,零售业完成销售总额92.7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扣除物价影响实际,分别增长22.35%和16%。

 

    居民消费层次提高,消费结构升级。石油及制品类、日用品类、化妆品类等方面的零售额大幅增长,2011年,我市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8.5%,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24.2%,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34.8%,均高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的增速。

 

    六、对外经济

 

    2011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378万美元,比上年降低31.89%;其中出口额35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57%;进口额27万美元,比上年降低86.89%。

 

    2011年,全市参加年终审核的外商投资企业共有12个,引进市外(国内)资金203亿元,增长18.96%.

 

    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额595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3.6%。

 

表8:全市进出口总值(单位:万美元)

 

指      标 2011年 比上年增长%

进出口总值 378 -31.9

出口 351 0.6

进口 27 -86.8

 

    七、交通、邮电、通信和旅游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总量10444.08万吨,比上年增长32.51%。其中,铁路2998.58万吨,增长3.37%;公路6734万吨,增长35.19%;民航711.5吨,增长4.5倍。

 

    旅客运输总量591.2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84%。其中,铁路客运264.66万人次,下降9.54%;公路客运303.93万人次,增长4.19%;民航进出港旅客22.7万人次,增长25.50%。铁路、公路、民航三种运输方式客运量比重分别为44.76%、51.4%、3.84%。

 

    年末全市公共汽车线路达到39条;全市共有公共汽车运营车辆392辆;营运出租客运汽车953辆。全年城市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4532万人次(不含出租车),比上年增长12.88%。

 

    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4.85万辆,比上年增加1.44万辆,增长10.74%。汽车保有量10.4万辆,比上年增加1.89万辆,增长22.21%。其中,小型汽车7.27万辆,比上年增加1.88万辆,增长34.88%。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8.75万辆,比上年增加1.73万辆,增长24.64%。其中,私人小型载客汽车保有量6.41万辆,比上年增加1.65万辆,增长34.66%。

 

    2011年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11.6万户,比上年下降5.38%;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6.9万门;年末移动电话在网用户达到101.83万户,比上年增长9.49%;互联网络用户达到7万户,比上年增长4.48%。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4150万元,比上年下降31.75%。全年订销报纸718万份,下降3%;订销杂志41万份,与上年基本持平;收寄函件11万份,下降6%。

 

    旅游市场迅速发展。全年国内旅游收入14.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26%,旅游接待人数109.77万人次,增长17.6%。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2011年,我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94.55亿元,比年初增加82.57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6.87亿元,比年初增加24.59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25.3亿元,比年初增加45.8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4.28亿元,比年初增加34.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72.95亿元,比年初增加4.28亿元。

 

表9: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贷款(单位:亿元)

 

     指     标 2011年末 同比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494.55 20.04

其中:企事业存款 265.19 26.94

储蓄存款 216.87 12.79

各项贷款余额 325.30 16.38

其中:短期贷款 134.28 34.34

中长期贷款 172.95 2.54

个人消费贷款 36.64 55.30

 

    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66.45亿元,下降33.81%。其中,股票成交额65.13亿元,下降34.13%;国债成交额70万元,下降1.41%;基金成交额685万元,下降63.21%。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保险及保险代理公司40家。全年保费收入7.48亿元,比上年增长27.1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68亿元,增长25.41%;人身险保费收入3.41亿元,增长29.2%。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1.98亿元,比上年增长24.78%;其中,财产险赔付1.51亿元,增长23.51%;寿险给付0.47亿元,增长29.0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所。全年招收学生1426人,与上年相比增加400人;毕业生1155人,比上年增加123人;在校生3590人,比上年增加246人;专任教师208人。

 

    年末全市有中等职业专业学校1所,当年招生1550人,比上年增加214人;在校生3660人,较上年增加527人;毕业870人,较上年增加389人;专任教师196人。普通高级中学6所,当年招生3456人,在校生达10492人,毕业生3775人,专任教师703人。

 

    基础教育进一步优化。年末共有初级中学17所,招生5455人,在校生16852人,毕业生6239人,专任教师1176人。小学29所,招生5695人,在校生30937人,毕业生5742人,专任教师209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94人,毕业生6人,专任教师30人。幼儿园39所,在园幼儿12777人,专任教师795人。

 

    2011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26486万元,比上年增长5.03%。全市取得自治区科技成果13项,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3项。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0项,合同成交额8792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169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3个,总藏书43.2万册。市属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举办演出280场。拥有书画院2个,共有书、画作品1198幅。拥有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场所1个,全年共演出658场。拥有电视台1座,开播无线电视频道5个,无线电视节目达到5套。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7.94%和98.39%,实现了“村村通”。全市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点10处。乌海地区注册登记的博物馆3座,馆藏文物1921件。《乌海日报》年发行量1.3万份。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32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1个,卫生院4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46个,采供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个,卫生监督所(中心)4个,健康教育所(站、中心)1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3093张。其中,医院2388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13张,卫生院90张,妇幼保健院162张,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0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3618人。其中执业医师1289人,助理执业医师162人,注册护士1252人。

 

    2011年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体育场地410片。其中,体育馆18个(综合体育馆17个,游泳馆1个),门球场11片,塑胶田径场26个,体育生态公园1个。2011年新建体育馆3个,采购全民健身路径80套。全市共实现全民健身路径238条,全市体育场地建筑面积125.42万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约占总人口的35%。

2011年,全市共获得自治区各类比赛奖牌95枚,其中金牌24枚,银牌29枚,铜牌42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54.14万人,比上年增加0.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1.13万人,城镇人口比重94.44%,农区人口3.01万人,农区人口比重5.56%;全年出生人口0.5万人,出生率9.26‰,死亡人口0.24万人,死亡率4.53‰,自然增长率4.73‰。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349元,比上年增长13.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人均消费支出为18471元,比上年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83%。2011年,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74%。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4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5平方米。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5819元,比上年增长15.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92%。

 

    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10786元,比上年增长16.6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9%。农区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21%,较上年降低4.2个百分点。农区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平方米,与上年增加1.08平方米。

 

表10:城镇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项目 计量单位 2011年 比上年增长%

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彩色电视机 台 106 3.92

电冰箱 台 103 3.36

家用电脑 台 61 24.33

家用汽车 台 21 29.19

 

    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14.81万人,比上年增长7.94%;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0.83万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4.3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0.5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9.43万人,比上年增长7.16%;生育保险12.86万人,比上年增长4.8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有所提高,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2928户,比上年增加1730户;惠及居民27068人。

 

    年末我市共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8家,床位1201张,其中公办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3家,床位280张。

 

    十二、资源与环境

 

    全年平均降水量78.1毫米,比上年减少26.8毫米。全年总用水量3.13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0.41亿立方米,工业用水1.2亿立方米,农业用水1.27亿立方米。

 

    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1.72%,乌海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95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0.8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33%,比上年提高0.87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12.0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6平方米。

 

    2011年,全市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43个,比上年增加8个,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总投资2.26亿元,比上年增长32.94%。

 

    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5万亩。其中:天保工程完成封山育林3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完成人工造林作业面积2万亩。 全民义务植树130万株。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17.49%。全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为1.69万公顷。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分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法人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法人单位;有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

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

5、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及在岗职工统计口径是:城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从业人员和职工数,不包括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和职工数。

6、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及在岗职工人数、年平均工资;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以及环境保护的有关数据为初步上报数据。

7、年末人口为抽样调查数据。

上一条:

下一条: